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半岛 > 新闻中心 > 公司新闻

新闻中心

News

分类>>

70载广播体操的前世今生一统江湖还是走向末路?

2024-10-07 11:35:05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70载广播体操的前世今生一统江湖还是走向末路?“广播体操现在开始,原地踏步走……”熟悉的旋律和口令,是我们几代人的满满回忆。曾几何时,广播体操作为我国人民唯一的全民体育运动,深受追捧。

  校园内,它一统江湖,占据了体育的最高地位,每天的课间操就是它,体育课必学必会项目就是它,运动会唯一全民比赛项目就是它。自从2007年国家开展阳光体育大课间以来,要求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的校园体育活动,而只有四分多钟的广播体操实在难以维系半个小时的大课间时段,广播体操只能作为规定项目存在着,更多的特色项目涌现出来如自编集体舞蹈操、曳步舞、跑操、太极扇等时,人们才知道,原来大课间除了做广播体操,还有这么多好玩的项目。

  然而,广播体操作为保留节目依然存在于大课间,曾经的“出道即巅峰”的它如今影响式微,走向末路?

  20世纪50年代,到访中国的前苏联诗人吉洪诺夫为北京街头全民做广播体操的现象所震撼,留下了这样一首小诗:“当北京人出来做广播体操,把最后一个梦魇赶出睡乡,城里整齐的小巷大街,一下子变成了运动场。”

  1951年11月24日,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公布和推行第一套广播体操。图为群众在广场上做广播体操。摄于1959年 图片来源:华声论坛

  1951年11月24日,第一套广播体操正式颁布,在当时,“广播体操现在开始”的音乐一响起,人们便跑到附近场地上排队做操,步调一致,动作整齐划一,不少外国友人为之惊叹。

  新中国成立初期,人均寿命仅有39岁。1950年的抗美援朝征兵入伍体检中,很多人身体素质不达标,不是太矮,就是太瘦,还有许多疾病。为了提高人民体质,除了防治血吸虫病等对全民健康危害极大的疾病、发展半工半农的赤脚医生(),尽快发展低成本、高效率、易推广的国民体育运动也成为当时的重点工作。

  1950年8月,中华全国体育总会筹委会向苏联派出了第一支体育代表团,希望学习并仿效苏联的体育制度,其中有个人叫杨烈。

  杨烈是这支代表团中唯一一位女性成员,当时任体育总筹委会的秘书。她是一位越南华侨,青年时期便东渡日本学习体操和体育管理,早在延安时期,她就开始参与体育方面的工作了。

  在这次“取经”之行中,苏联体操给了杨烈很大的启发。这种体操不需要特殊场地、设备服装或器械,也不需要有事先的技术训练,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健康状况的人都可以做,深受苏联老百姓的欢迎,非常便于大范围推广。

  为创编一套适合国民的广播体操,杨烈花了两个多月的时间率领中国代表团对苏联几大城市的体育发展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准备工作有了进展。

  她找到了同在体育总筹委会的老同事刘以珍。刘以珍是北京师范大学体育系科班出身。早在大学期间,她就坚持做一套叫“辣椒操”的运动。由于日语“广播”的发音和汉语的“辣椒”很相似,所以渐渐地中国人把它叫做“辣椒操”。

  参考了日本广播体操的结构后,刘以珍很快就给新中国第一套广播体操定下了基本框架:一共10个小节,第一节是下肢运动,紧接着第二节是四肢运动,从第三节运动开始,运动的强度逐渐加大。原本最后一节是整理运动,为了适应国民需要,刘以珍在日本体操的基础上,自创了一节呼吸运动作为整套操的结束。

  刘以珍创编这套广播体操动作顺序的思路,成了以后编操者共同遵守的原则:先由离心脏较远、负荷量较小的上肢或下肢运动开始;中间由、体侧、体转和腹背运动组成,逐步加大动作的幅度和负荷量;然后转入较剧烈的、负荷量最大的全身运动和跳跃运动;最后以整理运动或放松运动结束。

  第一套广播体操编了出来,问题又来了:广播体操作为全民健身运动,需要面向全国人民,如何向全国各地的人推广,教会大家做操?

  在谢晋的电影《大李、小李和老李》中,厂工会的负责李去新华书店买广播体操挂图,热心的女营业员在店堂里为大李做起了辅导。女营业员无意中甩小辫子的动作被大李误认为是体操要领,自己也甩一下,令人啼笑皆非。

  在日本体操术语词典的帮助下,刘以珍为第一套广播体操配上了文字说明。第一节动作“下肢运动”其实就是原地踏步走,所配的文字解释是:左腿举股屈膝,还原;同时右臂向前、左臂向后自然摆动;而后右腿举股屈膝,还原;同时左臂向前、右臂向后自然摆动。

  制作挂图时,刘以珍找到了当时清华大学的老师马约翰。马约翰是中国著名的体育教育家,他的儿子马启伟从小就喜欢参加体育锻炼,身材健美,做广播体操图解上的模特正合适。

  1951年11月2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套广播体操正式颁布了。这一天,由中华全国体育总会筹备委员会、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卫生部、人民军事委员会总部等九家单位联合发出了《关于推行广播体操活动的通知》。

  1951年12月1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第一次播出了《广播体操》的音乐。每天早晨广播三次,时间是六点四十分、七点二十分和七点四十分。节目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教不会做操的人学做;第二部分是领导已经会做的人做。

  为了配合推行广播体操,我国于1950年提前发行了关于第一套广播体操的邮票图片来源:新京报书评周刊

  1952年6月20日,全国体育总会正式宣布成立,为新中国体育工作题写了“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12个大字。

  当天,新华社发表文章《全国各地普遍推行广播体操,半年来已证明确是增进人民身体健康有效办法之一》提到,当时全国各地已经有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及北京、天津、上海等40座人民广播电台播送广播体操节目,每天使用52个波长,总计1205分钟。同时,人民广播器材厂为解决收听不便或收听设备不够完善的地区的需要,先后供应了3800张“广播体操”唱片。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体育工作基础薄弱、体育干部不足的情况下,这些运动迅速实现了国动的普及和经常化,极大提高了国民身体素质。1952年10月25日,北京市第一届工人运动会在先农坛体育场开幕,广播体操便是其中的一项赛事。

  更重要的影响在于观念的转变。根据新华社1953年的报道,清华大学在上课时间以外,热火朝天地进行着体操、俯卧撑、单双杠、三千米长跑等体育、文娱活动,在学校进行的体育测验中,近3600名学生中,有92.1%及格,其中40%以上达到“优秀”:过去那种认为“休息就是浪费时间”的想法和伏案死读书的现象开始转变了。由于过分紧张的学习引起的失眠现象减少了,学习效率也因而提高了。

  时至今日,清华园中仍然喊着“无体育,不清华”的口号,这种重视体育运动、以劳逸结合提高学习效率、保持身体健康的观念发轫于广播体操时期,现已形成一种校园文化,深深影响着一代又一代年轻人。

  随着时代发展与人民身体素质的提升,我国的广播体操不断改良,陆续发行过多个版本,还发行过专门针对9~12岁少年儿童身体发育的“儿童广播体操”。2011年,国家体育总局正式发布第九套广播体操。广播体操一直是与时俱进的,70年来共颁布九套广播体操直到今天。

  如今,“生活质量”与“幸福指数”已经成为中国人口中的关键词,全民健身娱乐方式已然多样化半岛bandao体育,集中做操的必要性已较以往大大降低,但广播体操仍然留在国人的肌肉记忆中。

  广播体操虽然时间短,但从头部到脚部,全身都能得到运动,而且它属于徒手操,无需器械,不受场地的限制,因此它能最大限度因地制宜,甚至可以摆脱户外天气的局限,风雨无阻。广播体操可能是我国参与人数最多的体育项目。

  不可否认,广播体操对于调节学生学习节奏、缓解疲劳、增强体质等有着重要的意义。不管是编创者者还是练习者,他们从未否认过这种作用。

  广播体操在学生心中的处于何等角色呢?学生由于身体特点对新事物的好奇心,对于几乎日复一日的广播体操大多存排斥心理,致使部分同学在做广播操时动作不规范、不到位,不热爱产生出工不出力,甚至于逃避做操。校方为了调动学生积极性,举办广播体赛,有的将广播体操进行自主改编,或与流行歌曲、戏曲、毽子、乒乓球等元素相结合,形成学校特色校本操。甚至于2020 年疫情期间,南宁体育中考改为测试广播体操或特色校本操,其中,广播体操为第三套全国中学生广播体操《舞动青春》、《放飞理想》、第九套广播体操,从中任选一套。将广播体操列为比赛项目、中考体育项目,这显示广播体操的影响力日趋下降,但其效用还是存在的,组织者期望广播体操能引起学生和家长重视。

  存活于每天半小时的大课间的广播体操处于何等角色呢?各个学校为了更丰富体育大课间的形式与内容,开发与创编出更多的特色项目涌现出来如自编集体舞蹈操、曳步舞、跑操、太极扇时,广播操也在学校的地位更是一落再落,有的学校甚至只有每周一次两遍的广播体操来避免学生遗忘。大课间的形式已经不再仅仅局限于广播体操或集体舞,大课间被集体舞及更多的体育考试项目挤占时,作为学生不喜欢,大课间少用甚至不用的广播体操还有存在空间吗?

  当然,广播体操目前不到存废之争的危机,我们知道它的效用还是十分明显的,并且作为国家推荐的一套全国性的体操具有普及性与时代性,它的存在具有合理性。对于存活了70载的广播体操,我们不希望它再次一统江湖,我们更不希望它走向末路,我们希望百花齐放的大课间,如何去引导青少年积极参与,如何将广播体操融合于大课间活动之中,这才是我们要思考的问题。

href=""

搜索